“一路繁花,不负韶华” ——记德州市文化馆中老年艺术团
姜立静
最大72岁,最小53岁。医生、工人、教师、企业家、公务员……原本职业身份各异的她们在鬓角发白、眼角起皱的年纪,怀揣着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聚集在德州市文化馆中老年艺术团,她们用舞姿和热情书写着“一路繁花,不负韶华”的故事。
中老年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在文化馆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每当有重要节日或特定文化活动,文化馆总会通过组织艺术团的公众表演,为队员们提供展示自我才华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队员们通过参加活动,不仅能够不断提高表演技巧,增强自信心,还能够获得宝贵的舞台经验;同时,也能深刻体验团队合作的必要性、队员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文化馆不仅是艺术团的坚强后盾,更是队员们的终身美育学校和文化宝库。
艺术团历经20载的风雨兼程,团队的舞蹈《我的家乡大平原》《我家门前过大军》《沂蒙情》等作品如绚丽的花朵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舞蹈《沂蒙情》取自原总政歌舞团大型红色经典舞剧《铁道游击队》第三幕。舞蹈以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为动作元素,通过“抻、韧、碾、拧”“拦、探、拧、波浪”,将两种秧歌风格紧扣主题完美的交织在一起。队员们看到这个舞蹈后,被独特壮美的音乐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动作元素所感染,但这个舞蹈对于业余团队来说难度极其大,两种秧歌的结合,每一个动作都是对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的极致考验和对身体的极限挑战。
在舞蹈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的努力和坚持。艺术团的队员们首先在音乐的节奏中找到动作感觉,在有限的时间内强化训练,将复杂的舞蹈动作掌握,并连贯流畅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团员都在坚持不懈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最终,这支由专业团队才能表演的舞蹈被德州市文化馆中老年艺术团这个业余团体攻克下来,并多次登上省、市大舞台。
2023年8月,“引领新时尚·欢跃新时代”山东省广场舞展演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7月底,艺术团接到参赛原创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排练任务,炎炎烈日下在文化馆门前的广场上、在楼顶闷热的排练室内,二十多天,每天近七八个小时的排练,为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都力求在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状态,队员们无数次动作的练习、无数次队形的磨合,都经历了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在舞蹈的世界里,汗水是成功的见证,是舞者们辛勤付出的标志。当音乐响起,队员们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的表达;当音乐停止,队员们身上的汗水如同珍珠般滚落,但没有人抱怨,因为她们知道,每一滴汗水都是为了舞台上的精彩瞬间。
付出终将得到丰收的喜悦。8月中旬,在文化馆领导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下,原创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展演中荣获优秀奖。返程后,编导针对不足之处,集思广益把舞蹈融入新的元素推向新的高度,8月底,在“舞动千万家”山东省第四届优秀广场舞蹈作品展演中,取得了一等奖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严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考验,但对于中老年艺术团的队员们来说,是对舞蹈坚持和热爱的一种证明。今年腊八节、小年、二月二气温均达到零下10多度,队员们冒着严寒走进夏津、乐陵、齐河、河西运河古城“赶大集”的现场,她们用舞步抵抗着寒冷,用热情点燃着冬日的温暖,用激情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舞台下北风呼啸地席卷着落叶和尘埃,观众们裹紧了厚重的棉服和帽子,嘴里喷出的呼气瞬间凝结成白色的雾气。空旷的舞台上队员们身着单薄的演出服热情高涨。演出前手冻僵了,就用丝袜剪成条将舞扇缠绕在手指上;候场时眼泪冻出来了,就迎风吹干依然坚持;演出中,脚踏着冰冷的舞台,四肢僵硬,就尽最大努力舒展全身;演出后,队员们相互递上热水、热帖取暖解冻。一场场演出,一段段回忆,这个冬天的经历诠释着队员们对舞蹈的热爱、对舞台的热爱、对团队的热爱。
正月十五,在这个万家团圆,阖家喜乐的日子里,艺术团的姐妹们舍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在凛冽的寒风中,她们通过舞蹈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通过舞蹈将自己的热情和祝福传递给了每一个在寒风中努力生活的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老年艺术团的队员们或许会有新的成员加入,也可能会有老队员离开,但她们共同创造的美好记忆和舞蹈带来的欢乐将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