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牟丽萍雕塑作品展


《包》


《胆量高 武艺强》2018年


《胆量高 武艺强》2018年


《点绛唇》


《雕塑家隋建国先生》


《画家林玉营》


《书法家赵远方》


《粉墨记忆》2007年


《伏案》2004年


《浮雕》


《浮雕》2017年


《浮雕》2017年


《歌》1991年


《合影》2013年


《合影---灶王与夫人》2013年


《红云》2001年


《虎妞》2014年


《兰花指》树脂着色 1998年


《莲步轻移》1998年


《面若银盆》


《面若银盆》 2017年


《美人儿》2014年


《老莲笔意》2011年


《老莲笔意》2011年


《老莲笔意》2011年


《老莲笔意》


《女子民乐团--冬日》2012年


《女子民乐团--排练》2012年


《女子民乐团--琵琶》2013年


《女子民乐团--清吹》2012年


《人物


《如燕》青铜 2004年


《山鬼》2019年


《踏歌》青铜 1999年


《天很蓝》2006年


《王》2014年


《王与后》2015年


《无题》


《舞》2001年


《戏》青铜


《小狗车》2013年


《小狗车》2013年


《小苹果儿》2015年


《小少年》


《笑》陶2016年


《胭脂殇》青铜 2009年


《忆》1997年


《忆》1997年


《云》


《云》2019年


《簪花》2006年


《真理》1995年


《珠圆玉润》2019年


《醉酒》2015年


《坐骑》


《坐姿》红陶 2000年


《坐姿》


《柱》


《坐姿》


展览场景


展览场景


展览场景


展览场景


展览场景

有无相生——从牟丽萍雕塑说起(宋真理

 牟丽萍雕塑作品展览之际,写一段文字,聊表祝贺。虽无“赞美之辞溢于言表”,但自觉字字心生,句句真切。望观者不计“文不对题”之嫌,以为展览前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是:可以说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的名,不是真正的名;可以看见的空间,就不是真正的空间;可以界定的三维就不是真正的三维。所谓的雕塑空间与三维雕塑的真实性、可触摸性只是一种幻象,是一种强烈对冲来自宇宙间无所不在的虚无。

      有了可以说的道、可以说的名、可以认知的空间、可以看见的三维,有了这样一个界定的“器”,才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也就是说人类的思维模式是建立在“器”,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建立在一个界定接一个界定地不断逻辑推进中,没了界定,便没有边缘的空间,人的思维无法凭空而生。由于“界定”“器”“概念”的外延与内涵的属性,使得推理、判断得以进行。

      同样,有了“界定”“器”“概念”,又使得思维局限于概念推演,就像空间有了边缘一样。催生人们不断地追问:这之外的空间呢?因此,界定的空间与形体是虚无的,不存在的。是人类的一种假设,是为了应对虚无而生的一种幻象。

      存在即虚无。虚无才是真实的存在。

      身处“有无”之境,难以抉择,好在雕塑就是为了对抗这焦虑而存在的。人们创造了一个预先设定好的固有空间——雕塑,使得人们在一个不确定的、游离空间中围绕着这个界定空间(雕塑,也就是形体)审视、触摸的时候就有了安全感,有了一种自我确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就是雕塑的产生与存在的最本质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人类文明初期伴随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就有了雕塑的缘故,这也是雕塑总是自带纪念性、宗教性和永恒性的原因。

      一个人的艺术创作本是一贯而成的,哪怕各个历史阶段风格迥异,但也有紧密的上下文逻辑关系。现把牟丽萍雕塑艺术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式上多为“复杂形体压缩到单纯形体中”。其中创作了大量的柱体式雕塑作品,由于外形的约束,致使所有的空间、形体的变化皆适合在单纯形体中——圆柱。

      第二时期:1999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为节点,这前后的作品,多是关注形体的张力,形体的塑造具有强烈的饱和度,饱和度和第一时期形体的单纯性相结合,使得雕塑具备了强大的量感。但是,所有的形体动态组合都凝固在一个单纯形体中。

      第三时期:2009年始,为减少翻制带来的精力损耗,期间的雕塑多为烧制成型。形式上、技法上借鉴了陶艺一些技法,在成型上多采用一次性构件式地组合。

      回顾三个阶段,近似一种螺旋上升的进化过程,只是后来愈发自由、率性。

     《道德经》曰:“无中生有,有无相生”,为题作记。

宋真理2021年12月于拾叶居

日照市美术馆馆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加协会会员

山东美术加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