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邂逅一场国画盛宴

田潇潇

      早就听说市文化馆每年都举行免费的艺术培训班,一直心存向往,每每因为琐事未能前往探究。却不想今年春天,我也幸运的成为国画培训班的一员。

      “多情书卷似故人,晨昏相伴每相亲”。作为一个典型的“i”型人,读书一直几乎是我工作以外生活的全部。我爱读书,尤爱读古诗词赋。国画与诗词作为两大传统文化艺术,一直渊源相通。古人往往诗中有画,画中蕴诗。所谓诗情画意,书画相通,概是此意。因此我对国画也一直报有一份向往与热爱,奈何一直都是门外汉,无入门的契机,仅是朦胧里的仰望。

      参加学习班后,文化馆夏美荣老师从选笔、选纸、用墨、裁纸,到构图、落款、印章等细节一一教授,为我们一群书画小白扫盲解惑。最为令我们受益的,是夏老师经常给我们寻来大名家作品观摩欣赏,还不忘一次次告诫我们,一定要多欣赏和临摹名家之作,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同时学习书法,抱一颗平常之心,一步步稳扎稳打练好基本功,方可不断进步与提高,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网络时代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往往使我们这些绘画小白们在国画学习中选择过于庸俗的教学视频,而不辨良莠。通过在文化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学习国画要遵循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鉴赏水平,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论结合实际的刻苦练习,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夏老师的教授对我们学习国画的方式方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每堂课开始,夏老师都会对学员作品逐一点评,带领学员学优秀作品之长,弃失败作品之短。久而久之,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不自觉的就会去分析自己画的作品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再下笔时就会主动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我们一群初入门的学员来说,画得不尽人意是常态。夏老师总是温和的鼓励,并告诉我们学画无捷径,前人的成就往往建立在“废画三千、退笔如山、池水尽墨”的基础之上,给予了我们学画莫大的动力。

      学画,赏画,悄悄融入并改变着我的生活。欣赏国画,不再走马观花,开始从构图、气韵、着墨、着色等不同方面去细细观赏。夏老师说,好的作品是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再看时,我也会借用手机搜索一些相关信息,尝试更深入一些的结合作者创作时的境遇来解读作品的情感与风格。

      以前每遇到美景如画,脑海总有古人佳句浮现。而今再遇,竟然生出想要画下来的冲动。散步途中,遇到枝干遒劲的大树,也会忍不住停下细细揣摩如何从不同角度入画。虽技艺未能全部掌握,但细心观察,无形中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


      四月底,有事去济南。特意去趵突泉观赏了位于沧园的王雪涛纪念馆画展。与以往不同,不再是走马观花的猎奇。用老师教过的看法再去品,方知国画之美,滂然大气,一品再品之下,颇有不同震撼。

      沉浸在有趣的事情上,时间总是过的飞快。文化馆前的花木已经枝叶扶疏,绿叶成荫。室外有繁花似锦,有微雨飞燕,室内更有一双丹青妙手殷殷带我们徜徉于国画艺术的殿堂。转眼三个月的学习时间已经过半。于浩渺无边的国画艺术海洋里,我们仅仅窥得一斑。真希望学画的时间能再延长下去,学习的机会能多一些,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