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文化馆的故事——邹平市青阳镇初级中学 孙英姿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英语老师,能够与市文化馆结缘得益于《邹平群文》的现编辑部主任黄潇倩老师。那是2015年一天,我突然收到黄老师的一则短信,短信内容是我的文章《家》刊发在了《邹平群文》第二期夏雨篇中,让我提供一下银行卡号以便转发稿费,另附抽空让我去文化馆领取样刊。收到短信那一刻,我激动不已。

  在一个周五下午,我走进了文化馆,步入馆内,迎面扑来的是一股股沁人心脾的墨香,展现在眼前的是墙壁上一幅幅水墨字画展品。其中,张春老师的那幅草书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沛发老师的那幅隶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有“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和“于世无求心似水,向人多可气如春”的灵动展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更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可见邹平人民对文化的热爱至深啊!拐过弯去,墙壁上便是各类文体类活动的宣传栏,和各种赛事的具体场景与辉煌成绩,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灵魂,也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一道绚丽的风景,这些文艺活动承载了人们对生命、美、情感的追求,也是人们追求精神自由、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的展示。徜徉在这文艺气息氤氲的馆内,使得本是狂躁的心顿觉舒缓了下来,慢慢变得平和起来。

  走进黄老师的办公室,满目的木质书橱排列有序,浩繁的藏书折射出诱人的光泽。满架的新鲜报刊,飘逸出墨香和暖意。此时,一个身着黑色长裙的女子面带微笑迎了过来,她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着柔和温暖的光芒,鼻梁高挺,黑色的头发又柔又亮,闪烁着熠熠光泽,她谈吐高雅,稳重端正,这就是黄老师。

  最初我认为作为编辑也就是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的看稿子?可是等后来和黄老师接触多了,才对她的工作有了了解,作为一名成绩卓然的编辑,黄老师每天审阅众多稿件,在编辑每篇采用的稿件前,要一遍遍对文中插图进行斟酌磨合,即便是到了最后刊物的印刷阶段,她也会再三叮嘱印刷师傅注意每个板块的轻重环节。编辑这份工作确实很辛苦,可黄老师一直秉承着,“不忘初心编好书”,数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地经营着手中的这份工作,以自己的努力和敬业赢得同仁与读者的尊重。

业余时间我喜欢阅读与写作,对这份爱好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要归功于2017年在文化馆举办的一次文学培训会。那天的培训老师是李登建老师。李老师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滨州市作协主席,一级作家。散文作品百余次被知名刊物转载,还有众多作品被选入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那天的会议李老师从选材、构思、语言诸多方面谈了写好文章的看法。

  李老师的诸多观点直到今天,我还记忆深刻。他说,写散文,重要的是把内容写充实,把情感写饱满,把思想写深透。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草草下笔、一挥而就,这样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他觉得,文学作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艺术,需要讲究匠心独运,讲究奇妙,这就需要作者精心构思,费力布局,在打磨文字的时候,需要绞尽脑汁、呕心沥血。李老师还重点强调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千回改”、“文章越打磨越光亮”,这些都令我受益匪浅。

  自那次培训会后,我与文字更加亲密接触了,从文字中感受温暖,把书看作知己,沉浸在多姿多彩的文字世界里,和每一个文字交流,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我会经常去文化馆看看,常办常新的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每次去都能收获满满。我和文化馆的故事还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