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 这十年——淄博市文化馆 孟凡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开篇便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十年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是沧海一粟,但是这十年的背后却是一张张普普通通却可近可亲的中国人的面孔,我们用奋斗、用拼搏,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每一名文化馆人也用这十年与文化馆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十年,恰好也是我工作的第一个十年,它见证了我从一名硕士研究生到文化馆人的十年历程。还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我跟着同事去组织中秋节民间剧团的一个晚会,被剧团的叔叔阿姨认成了同事的闺女。而如今,这些民间剧团的叔叔阿姨见了都亲切地叫我闺女了。

  这十年,十年如一日,作为一名文化馆人,未曾懈怠,唯恐辜负。这十年,我参与策划组织了“齐舞·悦动”淄博文化艺术季,“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齐彩夜生活 淄博八点半”等文化品牌活动,十年来,每年7-9月份都是我们最忙碌的季节,不仅要对抗夏日紫外线的照射,还要与恶劣天气抗衡,但是即便再怎么艰难都无所谓,因为热爱让这一切都变得有意义。

  还记得2018年,我们在组织元宵灯会的时候,想要策划几组关于齐文化元素的花灯,经人介绍,知道在临淄区朱台镇村有一个叫卢宗林的人会做机械花灯。我们来到卢宗林家,一进门就被震惊了,从院子到卧室,家里各个角落都堆满了破旧的花灯和未焊接完成的金属物件。听村里人说,卢宗林从小就喜欢钻研,他天天在屋里研究这些花灯,春节的时候还会在村里搞灯会,很有意思。后来,我们在元宵灯会中专门策划了卢宗林花灯展区,由他设计制作的姜太公钓鱼、管鲍之交、卧薪尝胆等齐国历史故事组灯成为当年元宵灯会最热门的区域。

  还记得2020年,我在组织第二届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报名的时候,接到了一位老人的电话,她说“我们是一支平均年龄75岁的老年电声乐队,去年看到这个活动,就想着今年一定报名试一试。”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我们在策划的时候主打的是年轻、时尚,从未想过会有老年人喜欢这类活动,更不敢想竟有老年人要参加这个活动。经过一番了解后,我们让这支乐队参加我们的“后浪”专场,让他们与摇滚少年们同台表演,而他们共同演唱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也成为本次活动最亮眼的彩蛋。这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他们身着运动服背着吉他站在舞台中央摇摆,当他们熟练的敲打着年轻人惯用的鼓点节奏,我们能感受的只有音乐,只有青春,可是谁说青春只属于年轻人,老年人同样可以拥有不一样的青春。

  然而,在这十年间,我还遇到了一些老人,他们也有梦想,但是却总是缺少些幸运。他们常常因为梦想而被质疑,被欺骗,被嘲笑,甚至失去尊严。他是我们这里小有名气的一名作家,他从小就爱好写作,参加工作后发表了一些文章,获得了一些名誉。然而随着单位的破产,他的文章退稿次数越来越多,他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开始变得极端起来,他印刷盗版书来维持他的作家梦,他上门下跪推销他的盗版书,几近癫狂。他是我们这最早创立艺术团体的团长,他是一名农民,长相平平,也无特长,更不善交际,看似和文化完全不搭边,但是就是喜欢承办演出。多年以来,艺术团盈利越来越少,跟随他的演员越来越少,演出质量也越来越差,但却始终不肯放弃,怎么劝也劝不动。他们就像《乡村里的中国》的杜深忠一样,是被边缘化的小人物,然而也是一个敢于做梦的大人物。因为梦想没有大小之分,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而作为一名文化馆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与尊重。

  文化馆——梦想开始的地方。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向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点一点靠近,我很荣幸见证着文化馆这十年里一个又一个追梦人的一点一点变化,感受着文化馆事业发展的一点一点进步,思考并传递着一个文化馆人的理想与体验。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一个又一个梦想,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十年,铺就了文化馆今天的黄金时代。让我们与文化馆一起,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一起编织梦想,共筑未来。

工作照

2022年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演出现场照片

2021年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