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走过的这十八年
郑淼
2006年我大学刚刚毕业,就来到了日照市文化馆。当时据说单位出现断层,在这之前已经15年没招人了,非常幸运,我成为了第一批“新人”。春夏秋冬,相依相伴,今年是我与文化馆共同走过的第18年。重回当年,细数每一天,再遇当时的我们,点点滴滴如影片上演,充斥了整个脑海……
初来乍到,陌生的环境和没有接触过的工作,都让我莫名紧张。入馆第一天,几个怯生生的新人临危受命,组建了女子民乐团,负责各种演出工作。每年60多场,一演就是很多年。彩排、演出、组织调度、乐器搬运,充实又疲倦。有时一天两三场的演出任务,交通不便,出租车少,打车非常困难,尤其当司机看到要装卸那么多的乐器,会耽误时间更是不情愿载我们。那时的工作备忘录上密密麻麻,满是各种行程安排。这里彩排完成,就要马不停蹄的收拾东西再赶往下一场,全部结束还要再把所有乐器、服装、道具全部装车搬回单位,几乎每天都与星月相伴。
后来,我被分到业务部室,并兼任艺术档案管理员。不再以演出为主,本部室的具体业务工作,及档案整理归档工作,让每一天更加充实。由于之前管理档案的老师多年病假,我接手之后工作量变得格外大。为了迎接评估定级,我独自整理了100多卷文书档案,和大量的照片档案、光盘档案,越是累得干不动,就越是想要一鼓作气赶紧完成。看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和资料渐渐变得整齐有序,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工作也变得更有动力。
细想这些年,陪伴我最久的是主要负责单位大型活动组织策划的“文艺部”。相比较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有微信群,通讯相对方便,下通知也更省时省力的现在,当时的办公条件有些一言难尽。外线电话只能用行政办公室仅有的一部座机才能打出去,还需排队,每当活动通知稍有变化,就得用自己的手机逐一通知到位,那个时候电话本和工作记事本必须随身携带,以免有紧急通知需要立刻联系某个参赛队伍。还记得2008年的那场合唱比赛,我捧着整本企事业单位的通讯手册,一个一个通知,直到调度完全市所有的单位。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元宵节广场文艺展演,之前每年的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都会如期在市政府广场举行。每次春节假期后,热情高涨的阿姨们都满怀期待的挤满整间办公室,本就时间紧任务重,又不能打击阿姨们的热情,只能加班加点的筹备调度。当时网络条件不发达,大家接触的信息面也相对比较窄,这项活动对于市民就像孩子们盼着过年一样,他们总会早早地拿着马扎在广场提前占好位置等着观看表演。场地有限,围观群众太多,没有安保人员和铁马围栏,我们便化身女汉子和保安,靠人工喊嗓去维持秩序,尽管精疲力尽,但那满是人间烟火气的场面,一直让人难忘。
抛开其他身份,作为文化馆人,我还是公益培训班的一名钢琴教师,年复一年,报名的学员越来越多,作为教师的自豪感也是只增不减。众多学员中有一位66岁的阿姨让人记忆犹新,我鼓励她参加音乐考级,热爱和勤奋让她顺利通过了钢琴六级,次年又通过了八级考试,当时得到了考官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并荣获“优秀考生”的荣誉称号,看着阿姨激动的样子,真是打心底为她高兴。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全职妈妈让我非常感动,为了督促她二年级的儿子练琴,做好榜样,她毅然开始了学琴之路。在我的鼓励下,经过认真学习,她克服极大的心理恐惧,鼓起勇气走上舞台和孩子一起参加了音乐考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经过每天的刻苦练琴,并肩顺利考取了三级证书,这位妈妈更是得到了考官的高度赞赏。我觉得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推崇,目前我已经教会了八位妈妈弹钢琴,这不仅使她们掌握了一门特长,还能在家帮助引导孩子更好的练琴,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更是促进了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效交流,可谓是一举数得。
白驹过隙,年华似水,后知后觉,十八余载。与文化馆共同走过的这十八年里,满是美好与感动,我们相依相伴,一起成长,未来我也将与她陪伴依旧,携手同行。衷心祝愿文化馆的明天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