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了朗诵,遇见了你——我和文化馆的故事 桓台县世纪中学(已退休) 于昱

  有人说:退休后,整天呆在家里,会感到孤独寂寞,加快衰老。我说:那是他不了解我们退休人的生活。我退休以后,自从加入了桓台县文化馆“七彩摇篮”公益学堂,生活中的惊喜一个接一个的出现。

  画面回到了2020年的那个初秋,当看到县文化馆“七彩摇篮”的报名通知,我们几个刚刚退休的好姐妹,一起来到了桓台县文化馆。来到这里,我们被丰富多彩的课程所吸引,有合唱、朗诵、古筝、茶艺、面塑、舞蹈、模特、书法等十多种课程。斟酌再三,我们相约走进了“朗诵班”。在这里,我们不但学到了朗诵的专业知识,还遇到了二、三十年没见面的同事、同学。你说:这是否是个惊喜呢?


  朗诵课上,遇到了美丽的夏雨老师。夏老师甜美的声音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知道了朗诵的基本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我们每天好奇的重复着朗诵的基本功练习“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说到这里,想起一段好笑的故事呢。有一次,我与王海英同学一起来到红莲胡的“清风亭”上,四周无人,我们正在饶有兴致的练习着基本功:啊--啊--,嗨--嗨--“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不知何时惊动了保安(有点小误会,保安是担心我们的安全)。的确好笑吧?


  其实,朗诵班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是张岩老师。当时,听到她清脆圆润的声音,我就着迷了。她教我们练习《四声歌》,声音温雅磁性,松弛有度,如涓涓细流浸润我们的心田。我总感觉她带着个音箱,可是怎么也没找到。后来我终于明白,她是个“开口说话自带音箱”的人。我那正在上幼儿园的小外孙女,跟着我上过张老师的一节课后,总是念念不忘地问我:“姥姥,我什么时候还能去上张岩老师的课呀?”可见,在张老师众多的粉丝里,又多了一张“小粉皮”。


  (张老师与我的小外孙女)

  后来,我们经常参加张老师的朗诵沙龙课。张老师每次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教学课件,用“兢兢业业”来描述,一点儿都不夸张。她还经常组织我们参加朗诵沙龙活动。我们曾在红莲湖畔参加“我们的节日--中秋诗会”,在五四青年节到来时,参加“致青春”诗歌朗诵会,在端午节到来时,参加“我们的节日--诗意端午”主题诗歌朗诵会。2021年清明节,还在居家静止、疫情封控中,张老师组织了线上“我们的清明--缅怀先烈”的诗歌朗诵会。特殊时期,用特殊的方式祭奠革命先烈,传承中华文化。


  在我的带动下,我们世纪中学随后退休的几个老师,也踊跃地加入了朗诵班学习,并积极的参加了“渔洋神韵 记住乡愁”主题诗歌朗诵会。因为学习时间短,有些朗诵技巧掌握不好。我们就一遍遍练习,一遍遍纠正。那几天,文体中心的小湖畔成了我们的训练场,也吸引了不少在周边散步和锻炼的人们的目光。


  伴随着朗诵者的脚步,我也以一个“朗诵者”的身份,加入了“桓台县诗词文化研究会”,遇到了更多的文学达人。他们的诗作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可谓是“出口成章”。每天拜读,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冲动。在2022年疫情防控时期,写下了自己的几首拙作:《期待春天》《呼唤春天》《赞志愿者》《致敬,抗疫一线的女性》,为小朋友写了通俗易懂的快板《预防新冠》。

  我是个做事比较追求完美的人。每次组织朗诵活动,我都是认真的选择材料。有时候感觉现成的材料不满意,就自己一遍遍修改,把多篇文章、多首诗歌进行整合,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为了搜集资料,我也遇到了更多的人,比如:欧震、阿紫、高山、碑林路人、静水流深、歌吟有梦、秋酿醇酒等。学习他们的诗作,准备自己的稿件,忙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时还真废寝忘食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文化馆的合唱团,来到了这个超过百人的大团队。虽然我属于滥竽充数的,但我的团友们高手如林呢。这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吴晓燕老师。学习过程中,她能把我们的出现的问题转变成表扬的形式,把我们浓浓的桓台腔,打造成专业的合唱团队。这得需要多大的付出和技巧?

  遇见了朗诵,遇见了你。来到文化馆,我遇到了好多良师益友。文化馆让我大开眼界,弥补了我小时候没有实现的梦想。我珍惜遇到的每一位良师益友,朗诵的道路会在我的脚下越走越长。

  来吧,还在徘徊的朋友们!来到文化馆,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有更加美好充实的生活。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会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