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化馆的情缘——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 王文娟
垦利区文化馆始建于1952年。当时,它仅有三间平房和一个简易图书架及少量的图书报刊。到1985年,文化馆有所发展壮大,设有图书阅览室、文艺辅导组、文学创作组、美术组、摄影组和文物组等。
有关八十年代的文化馆,有一件事情我记忆特别深刻。那是在1983年11月,文化馆从史口公社史口村(1983年后归东营区)征得一口金代大铁钟。当时垦利县城不大,很快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人们纷纷跑到文化馆左边平房办公室,都想一睹为快。
当我和几个小伙伴第一眼看到大铁钟时,都震惊地瞪大了双眼。大铁钟高达1.88米,钟口直径1.19米,中壁平均厚度0.07米,重约1500公斤。其顶端双龙交钮,肩上贝叶纹饰,肩下锦云纹,腹饰穗格纹饰,钟口呈曲形八角,钟口沿饰有八卦图案。铁钟肩下部还刻有铭文。据有关专家考证,确认该钟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是佛道一体的铸物,在山东省内实属罕见。暮鼓晨钟,遥想在元代时,这么大的一口铁钟在清晨一敲,该是能传出去多少里地,惊起多少树上的鸟儿,警醒世上多少执迷不悟的人儿啊!
后来,文化馆在图书馆北面建了一座漂亮的白色四角凉亭,专门用来存放这口大铁钟。一是为它遮阳挡雨,二是方便供人观赏。
现在,这口大铁钟做为镇馆之宝被安放在垦利区博物馆内,被保管得更为妥善。如果大家对它感兴趣,随时可以去近距离观赏它。
说到我与文化馆的情缘,不得不提到图书馆。1981年后,文化馆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后来几年有段时间,图书馆还曾经搬到老体委简易房平房里办公。因为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所以,无论图书馆搬到哪里,都会频频留下我借书的足迹。现在,坐落在文化大厦里的图书馆已独立出来。它高大宽敞窗明几净,馆藏丰富书籍门类齐全,冬暖夏凉,读书环境非常舒适。
长期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慢慢有了文学积淀,为我后来写小说打下基础。如今,喜欢读书与写作的我已经创作了二十多篇小说几十篇散文。其中,出于做为移民后代强烈的使命感,我用了五年时间艰苦创作的二十五万字的山乡巨变长篇小说《黄河口移民谣》(又名《加油,梅妮儿!》)已经完稿,等待出版。2021年,我的短篇小说《小小船儿,摇啊摇》在《儿童文学》上发表。当我收到编辑部寄来的样本时,翻开书页,闻着那沁人心脾的墨香,看着自己创作的小说配着精美的插图被发表出来,我的心情非常激动。除此以外,我也在《山东文学》《故事会》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小说和散文,加入了山东省作家协会。我感觉,这一切都与我一直以来在图书馆借书读书打下的文学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今的文化馆坐落在文化大厦里,有四层楼,各种功能室齐全,是垦利区群众文化生活的摇篮。文化馆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如文化骨干培养、送文化下乡和组织元宵节秧歌舞龙表演等等。文化馆还面对大众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免费培训班。培训班不光有舞蹈班美术班书法古筝班等常规班,还有力求把地方戏曲发扬光大的吕剧班。
2019年,做为文化馆舞蹈班的学员,我们在邵陆凯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排练的舞蹈《黄河口女儿情》,代表东营市到山东省电视台,参加了山东省老年春晚的录制。一遍遍的舞蹈排练是枯燥的辛苦的,我们不知道流下了多少汗水,但累并快乐着,那同时也成为一段令我们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吕剧班的张爱英老师一边干着文化馆的日常工作,一边兼任吕剧班的老师。在课上,她言传身教,教学严谨,对学生的身法手眼唱腔等都一一认真指导,绝不马虎敷衍。在张老师的心里,传承发扬地方戏曲吕剧艺术是她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在吕剧班上课,张老师也经常带领大家排练节目。记着有一次排练《印象黄河口》的节目,张老师为大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解说节目并亲自做示范动作,直累得口干舌燥。当时,有几个演员怎么也演不出黄河口纤夫的那份艰辛坚韧的状态来,张老师就亲自拉着沉重粗超的纤绳,伏下身子,一遍又一遍地为他们做示范。直到他们都能完美地呈现出来合乎要求了,张老师才继续带领大家排练下一个场景。当时,看着张老师满脸的汗水,我们都被她那份尊重艺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给感动了。
我的长篇小说《黄河口移民谣》,里面有一位吕剧演员郑雪梅。所以,小说里面有几部分章节涉及到了吕剧。为了避免存在专业性的错误或者不合理的地方,我把那几部分章节发给张爱英老师,请她给小说把把关。百忙之中,张老师看完这几个章节后,耐心地给我提了一些宝贵的建议,这让我非常感动。张老师的这些建议使我的这几章小说多了一份专业,让我更有了底气。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爆发,为了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停课在家上网课。在那期间,为了平复大家对疫情的恐慌并鼓舞大家积极抗击疫情,平时爱好写作的我用心编写了一篇防疫快板书《铜墙铁壁》。我把快板书发给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后,她们很快就把它录制出来,并在文化馆平台上进行展播。说实话,写这个快板书并没有什么稿费,但做为一名普通群众,能为文化馆,能为抗击疫情做点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自觉自愿并感觉非常自豪!
如上这些就是我与文化馆多年以来难以割舍的美好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