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此门 终怀群文心 ——我和文化馆的故事 山东画院(已退休) 王魁章
我是1970年于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时,与山师山大的6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山东省艺术馆来的。分配去向确定后,按照当时的规定,我们仍随学校的同学到部队农场劳动锻炼了一年,于1971年秋天,才来馆里报到上班的。
来馆的当天,张琦馆长对我们说:在去年所有大学毕业生都未分配的情况下,是省革委政治部文化组的由履新组长请求上级同意后,破格把你们要来的。你们一来,还是咱们馆文革后又获新生的一个标志,因为由此彻底消除了大家对艺术馆今后还办不办的顾虑。
听了馆长的话,我们知道了来艺术馆工作的经过,也感觉到文化组领导寄托的厚望,心里都暗下决心,一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那天,张馆长还特地对我说:“你是个党员,要发挥好表率作用。”不久,又选我当了党支部委员和团支部书记,这使我觉得有了工作上的压力,也加深了找到家的感觉。
一
报到的第二天,张馆长就带领全馆人员投入到正在举行的全省戏剧汇演的工作中去。馆里老同志大部分都在会演办公室的各组担任组长或副组长,几乎承担了汇演工作的大部分专业事务。日子一长,我们还了解到,馆里这些老同志有来自部队的文化工作者,有来自地方的艺术专业人员,他们大都身怀绝技,在专业上做出过重大贡献。这使我意识到,我们馆还是文艺界的一处藏龙卧虎之地。早先在老家春节期间痴迷的看的那些吕剧《小姑贤》《井台会》,原来都是出自馆里这些老同志之手,就是已成为准样板戏的京剧《红嫂》,在剧本创作上也有我们馆戏剧专业人员的一份功劳,那两句脍炙人口的“舀一瓢沂河水”,“添一把蒙山柴”的唱词,就是出自我馆孙秋潮先生之手。在资料室我们还看到整齐陈列的多本山东民歌集,是音乐科魏占河他们几位老同志花费几年的时间,遍访齐鲁大地征集而来的。戏曲科的同志历时4个年头,以记录,抄录的方式,整理出2054出传统剧目。美术科通过调查挖掘,搜集了数以千计的民间美术作品,举办了全国第一家陈列室,出版了《山东民间年画集》《山东民间剪纸》。山东民间舞蹈集,同样是舞蹈科的同志辛苦多年整理而成的。这些饱含着全馆同志多年心血来之不易的艺术资料,是山东悠久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所有这些成果,都彰显出全馆同志矢志不渝的事业心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
也是这些艺术的痴迷者,在两千多个传统剧目中,整理改编出《姊妹易嫁》《借年》《王定宝借当》《龙凤面》《逼婚记》《罗衫记》《三拉房》等20余个剧目,在全省城乡广泛演出,催生出全省戏剧舞台空前活跃的繁荣景象。他们是值得永远记住,引以为我们骄傲的艺术工作者!
在馆里,我见美术科的朱学达先生一个冬天几乎天天憋在阴冷的画室里,帮胜利油田一位业余作者修改一幅画稿。这就是后来那件被誉为我国石油翻身代表作的国画《喜听原油滚滚流》。为修改此画,朱先生还亲赴油田,冒着风雪深入采油一线,体验采油工人的工作与生活。回来后,他紧扣“喜听”和“滚滚流”的作品主旨,反复推敲修改,最后形成的画面,是风雪中一位女采油工人脸贴在冰冷的管道上,凝神细听管中石油流动的声音,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另一位女采油工人则手持板手,神情专注地盯着同伴,随时准备进行调试。寒风裹挟着漫天雪花,抽打在她们身上、脸上,既展现出她们战严寒、斗风雪的无畏精神,又为她们冻得紫红的脸庞增加了凝重的气氛和青春的壮美。这件经朱先生修改的画作,几乎被当时所有重要宣传媒体予以刊载。《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民族画报》、《山东画报》都作为封面予以发表。发表的作品虽与原作有极大变化,那位工人作者也一再请求同时署上朱先生的名子,但朱先生却坚辞不受。他说:“帮业余作者修改作品,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本分,这个名我不能署!”
这件事显示出朱先生的高风亮节,也使我们这些初出茅庐又想着成名成家的青年学生,思想上受到很大触动,使我们对身处群文单位应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名利,如何对待群众和如何做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有了明确答案。由此对朱先生,对馆里所有老同志产生了深深的敬慕之情,并十分庆幸一踏入社会,就来到这个艺术家云集又处处洋溢着团结奉献浓厚氛围的好单位。
二
如果说省艺术馆是文艺界的一处藏龙卧虎之地,那么由遍布全省的市地艺术馆,县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汇聚而成的,则是群众文化的汪洋大海。正是靠着这一汪洋大海慷慨无私源源不断的文化供养,使得齐鲁大地流传千古的深层文脉得以生生不息的延续发展,并不断催生出时代的文化新苗。
不论全省戏剧汇演还是音乐舞蹈曲艺汇演,参演的剧目、节目多数都是市地艺术馆、县区文化馆的同志或由他们辅导、培养的业余作者创作编写的,不少节目的演员就是艺术馆、文化馆的人员。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新创作剧本700余个,半数以上是群文工作者创作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举办的全省音乐舞蹈曲艺汇演及艺术节,累计创作剧目、节目近200个,多数是群文工作者创作的。蜚声省内外的舞蹈《娶女婿》,就是烟台艺术馆的同志创作并演出的。早年获得过全省舞蹈汇演一等奖的双人舞《牧鸭姑娘》,是微山县文化馆的夫妇俩创作演出的。小戏《两珑地》《半边天》《三上门》《三回船》《送猪记》等,也是群文工作者直接创作或参与创作或帮助修改的。我出发去平邑县,才知道《沂蒙山小调》,是这个县文化馆的一位同志参与挖掘、整理、改编的。那些年,艺术馆、文化馆的同志在工作、生活条件困难的情况下,终年奋斗在第一线,坚守着社会主义文化阵地,许多惊世之作,就是在他们常年居住的低矮狭窄的平房中孕育创作的。电影《喜盈门》就是平度县文化馆辛显令创作的。在名闻遐迩的知名艺术家中,有不少是来自艺术馆、文化馆的。由他们培养、辅导的来自基层的文化新人,更是一批批脱颖而出 ,走向了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
《喜盈门》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不少市地通过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举办起与经济发展联为一体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如潍坊的风筝节、淄博的元霄灯会,菏泽的牡丹节等。这些活动的发起和举办,大多是由当地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并直接参与其中的。活动的多场文艺演出、展览,更是要由艺术馆文化馆的同志来承担。这些活动既为当地发展经济提供了服务,也为群文工作拓展开新的天地,尤其凸显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重要社会价值。
三
了解了我们馆那些身怀绝技而又高风亮节的老艺术家,认知了全省那些终年生活在基层而又迎难而上坚守岗位的群文工作者,使我如醍醐灌顶,感悟到实实在在的伟大和矗立眼前的崇高。而幸运的是自己也开始列队其中,浸泡在群文的汪洋大海之中,骨子里悄然滋生着群文情节的因子,渐渐地感觉自己变得身是群文身,心是群文心,不论走到哪里,不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展露出群众文化的情怀。特别有缘的是,我后来的工作都与艺术馆、文化馆站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少事情总离不开群文战线的参与和支持。
在省艺术馆工作几年后,省文化组的刘谷处长,借我去他负责的包括群文工作在内的电影图博组帮助工作。在这里,群文工作自然成了我的着力点。比如当时全省各地艺术馆、文化馆的人头费用,财政部门都要通过省文化组每年一次向下拨付。这个了解情况,向财务部门填写报表的任务就由我来完成。这以来,各地艺术馆、文化馆的情况,包括名称、数量及人员情况,都慢慢装进了我的脑子,并生发出一种牵挂之情。尤其必须牢记的是,除了每县一处文化馆,济南历下区还另有一处仲宫镇文化馆,烟台荣城还另有一处石岛镇文化馆,聊城阳谷还另有一处张秋镇文化馆。刘谷处长每次都反复嘱咐,报表时千万不能少了这三个馆,否则报表无名,经费不到,这三个馆就会解散。正是那些年及时拨付的人头费用,保证了全省群文单位的生存,为后来全省群众文化工作的大发展保留下生力军。
1976年省文化局的机构名称恢复后,设立了文化处,专管全省的群众文化工作,我被任命为文化处副处长,从此,就更为直接地投入到艺术馆、文化馆和群众文化工作中去。
还是在省艺术馆出发时,各地文化馆的同志一再反映,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我们不去占领,错误的甚至反动的思想文化就会去占领。而一县之大,有十几个、几十个公社,仅凭县文化馆几个人,实在难以顾全面上的工作。因此,公社一级应该设立专管文化的机构。这个设想也成了刚刚成立的文化处几位同志的共识,因此,在文化处我起草的第一份文件,就是在全省普遍建立公社文化站的通知。这一通知下达全省后,不长时间,全省1500多个公社基本都建立起文化站,使群众文化工作在农村基层有了自己的腿。之后,我又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多次向文化部和国家计委反映解决公社文化站专职人员指标问题。1984年,终于申请到国家下达的1071个文化站专职干部的指标和省劳动局下达的1100个文化站选聘干部指标,彻底解决了全省公社文化站专职人员问题,消除了文化站人员的后顾之忧,发展壮大了群文队伍。
为充分发挥文化站的工作优势和专职人员的积极性,总结做好农村联产承包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经验,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局委派我和省艺术馆汤化过馆长为领队,带领由省艺术馆、枣庄市艺术馆和滕县文化馆业务人员组的文化工作队,深入滕县几个公社文化站,通过举办艺术培训班,开展多种文化体育、演出活动并走访群众,总结出以公社文化站为基地,建设社镇文化中心,扩大文化设施,开展包括文化、图书、艺术、体育、农业科普等综合性活动的经验。这一经验受到省委,省政府和文化部的高度重视。省局和文化部先后在滕县召开现场会议,推介滕县的经验。中国文化报为此刊发长篇报导,大众日报也刊发了由我的一篇介绍滕县经验的文稿修改而成的社论《抓好基地建设,传播精神文明—要像滕县那样建设社镇文化中心》。
1986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专为题写了“滕县文化娱乐中心”的题辞,极大地鼓舞了我省和全国群文战线广大同志的工作热情和建设社镇文化中心的积极性。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众文化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点推介了我省建设社镇文化中心的经验,并由滕县县委书记作了典型发言。我省出席大会的20多名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中心的同志受到表彰。
党中央领导的鼓励,省部领导的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全省群文工作者的积极性,各地艺术馆、文化馆以社镇文化中心为基地,将群众文化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又相继推出泰安市、掖县等地建设村级文化大院的经验。临朐县文化馆的同志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帮助文化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开展起文化专业户的经营活动,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这一新事物一经出现,便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也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中宣部在京召开的文化户座谈会,要我和临朐文化户到会介绍经验,并在会上展出了书画专业户的作品,还特地请省委梁步庭书记到会介绍了山东文化户的发展情况。
为使全省繁荣兴旺的群众文化活动得以持续深入健康地发展,我在省文化厅举办的乡镇文化干部培训班上,就做好工作的要求作了详细讲解。这一讲稿还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民政厅编写的《乡镇长职务培训》一书收录,成为乡镇指导文化工作的重要参考内容。
面对我省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景象,文化部领导不止一次地说:“全国的群众文化工作,边疆要学一溜线,内地要学一大片。一大片就是指山东从县区文化馆到社镇文化站、文化中心,再到文化大院,直到文化户全面铺开的群文工作。
后来,我在山东画院、省美术馆工作期间,兼任全省群文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和联络组长。在一年一度的评审中,对各地推荐的艺术馆、文化馆参评人员的工作成绩和学术成果,都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向全体评委详细全面地作以介绍,使经过层层筛选而推荐上来的群文工作者悉数通过了评审。这不是偏向他们,而是生怕忽略了他们。而在具体工作中,我又进一步体验到各地艺术馆、文化馆的重要性。省画院面向社会聘任画家,除了艺术院校的老师,符合条件的,几乎全是艺术馆、文化馆的专业人员。画院、美术馆组织全省大型美术展览,各地作品的创作征集,还是要靠市地艺术馆,县区文化馆来完成。
有一段时间我兼任由省委老书记苏毅然同志任会长的山东省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和秘书长。工作中就更为直接地依靠和服务于群文战线的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每次活动,举办展览,包括进京展览,首先要请各地艺术馆、文化馆站培训作者,帮助修改作品,从而使展览的作品质量逐年得到提高。苏老高兴地说:“有全省艺术馆、文化馆站的帮助,我们农民书画研究会的工作,一定会越做越好!”。对于省画院和省美术馆来说,各地艺术馆,文化馆的作用岂止是“帮助”?简直就是发展繁荣全省美术创作的根据地!
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1998年的《当代人》杂志,发表过怀念正定县一位文化馆文学创作人员贾大山的长篇文章。文中通过总书记对当年在正定工作期间与贾大山同志的交往过程和深厚情谊的回忆,包括对大山患病治疗情况的关注和亲临床前探视,大山逝世后总书记的悲痛心情,都在彰显对大山至亲至爱的关怀和牵挂中,传达出总书记对工作和战斗在群文战线基层单位的每一位同志的关怀和牵挂。
总书记说大山“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他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尽情地歌颂真善美,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假恶丑,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悟人生,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党和国家前途充满信心”。这是对大山同志的褒扬,又何偿不是总书记对所有文化工作者提出的希望与要求!我们在领悟总书记寄托的无限希望,分享总书记的关怀、牵挂与重视并寄予的无尚荣光的同时,更应该不忘初心,不忘使命,踔厉奋发,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指示,努力谱写习近平新时代文化馆和群众文化工作更为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一朝入此门,终怀群文心;今日蓦回首,笙歌犹可闻。
最后,用1997年为省艺术馆建馆40周年,由我撰写、朱学达先生为之一书的一首贺诗来作本文的结语:
“沐雨栉风四十年,新老一堂庆华诞;
相问山乡锣鼓戏,难忘渔村夜不眠;
领唱战歌到白首,洒尽心血桃李艳;
今生无悔同举酒,乐章再谱辉煌篇”。
王魁章
2023年4月27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