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布贴画:在刀光“布”影中 感受非遗魅力

720日,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迎来了众位小朋友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非遗项目——沂蒙布贴画。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日常所需的衣帽鞋袜都来自于布料,然而布匹还能作画?小朋友们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布能做衣服,还能画画呀?”带着这些疑问,沂蒙布贴画传承人石运梅老师带领大家开启了本次非遗之旅。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贴花、布堆画、丝绫堆绣、布摞花、拨花,是我国古老的手工艺术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距今约1500年前的南北朝。”石运梅介绍道。古时宫廷妃子剪贴雉鸟、牡丹等吉祥图案补绣到服饰、香囊、荷包、鞋帽等服饰上;后流传至民间,在枕头皮、虎头鞋等物件上都可见布贴画的影子;也可与水墨国画、油画等相媲美,用在装饰板、纸板以及丝绢上,质感超薄,便于携带;更可以给破损的衣服打上美观的补丁花,整体效果融合,不但能起装饰作用,还增加了服饰美感,是对宫廷补绣(布贴画)原始技法的还原再现。   

 

 

 

听到老师的精彩讲解,小朋友们跃跃欲试,拿起手中的原料便制作起了布贴画。“首先,在布料上画一只牛,在用剪刀把它轻轻剪下”,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成功制作出了水牛和水草,并把它们精心装饰,一幅别致的沂蒙布贴画就制作完成了。

 

 

看着孩子们个个收获满满,石运梅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手工的锻炼对开发孩子们的潜能很重要,非遗大课堂让孩子们收获了来自手工的喜悦之余,还感知到了非遗的魅力,这样的形式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