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里学太极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李钦友
2020年12月,寿光市文化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 “跟我学艺术”为主题的社会公益性培训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对提高群众艺术素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得知此消息后,我也走进了寿光市文化馆这所终身受益的美育学校,参与了多项兴趣班,其中有书法班、太极拳班、剪纸班、古筝弹奏、声乐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由于自身的基础差,感到对有些培训班不是很适合自己的兴趣特点,在学习中也遇到很多的困难,信心不足,于是便主攻练习学习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融古代哲学、医学、兵法学、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等学科理论于一体的拳术运动,是中华武术之瑰宝,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社会和谐,是增进人类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太极拳是我们这方土地和人民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太极拳这项非遗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太极拳,世界的遗产,人类的财富,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太极拳已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
4年来,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心情舒畅,学习热情高涨,逐步掌握了太极拳(24式)有关的基本动作要领,使得在太极拳的技击技能方面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毋庸置疑,掌握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是一项很艰难的过程,必须要有耐心和信心,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一边学习《太极拳术》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跟着辅导老师学习每一个动作,努力去掌握24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学习太极拳从基本动作“弓步”开始,到练习“虚步”,脚踏实地去练习、模仿,逐步达到了较好的练习效果。
在文化馆参加太极拳培训一段时间后,深感太极拳运动是一项意气和腰身的综合运动,通过手、脚、头、身、胯等均衡运动,带动了腰部运动,给人一种“意气君来骨肉臣”的舒适感受。杨澄甫在《太极拳使用法》中说:“腰如车轴,四肢如车轮,如腰不能作车轴,四肢不能转动。自己想车轴转,可多浇油,车轴油满方好。”这充分说明腰的运动在太极拳中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寿光市文化馆开展的公益性培训班,在全市内掀起了群众学艺术的热潮,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全方位、近距离、高品质的公益性培训服务,使得广大市民真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丰富了大家的文娱休闲活动,这是寿光市文化馆奉献给市民的一份精神食粮,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极大地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也满足了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欢。在这方面,我有着亲身体会,以前就是闲来无事可做,不是在家闲坐就是到大街上转转,如今参加了兴趣特长班,深感有事可做,日常生活也更加充实,提升了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出了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境界,可说是自乐其中。
漫步在县城的街道公园里、乡村的娱乐广场内,随处可见有三五位老年人在一起或转剑挥刀,或气定神闲、行云流水式地练习太极拳。目睹此情此景,我有时也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伸展一下腿脚,活动一下身骨,每当这时,总会感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
太极拳给我带来的一种认知是:太极拳是文化拳,是智慧拳,太极拳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饱含着无穷的哲理,需要我们在掌握拳架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去琢磨、去领悟。我练太极拳是刚起步,但是我感觉到,太极拳不仅停留在练习这个层面上,更要在练习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领悟;把思考、领悟、体验等几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在练习太极拳的活动中受益。有着多年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尝试到了很多好处,能够改善人的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的稳定性,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适当地练习太极拳,能促进心肺功能及能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末端微循环得到改善,对人体的健康是有益处的。
寿光市文化馆开展的社会公益性培训班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创新打造的公益性全民艺术活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深得人心。
概言之,走进文化馆,参与公益性培训班,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