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

冯莹

      大学时,专业开设一门美学课程,十几年过去,当时所学内容大多忘记了,但是有一句话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便是朱光潜著作《谈美》的结束语:慢慢走,欣赏吧。时光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不知不觉已是进入文化馆工作的第十二个年头,这段经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对文化馆工作性质的感悟,最贴切莫过于: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十几年来,在这条“慢慢走,欣赏吧”的路上,交织着感动、汗水、喜悦、希望、泪水、陶醉、欢畅、满足......一切都源于一个信念:向美而行!

敲锣看娃两不误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随着年关临近,寂静的乡村一天天欢腾起来,鞭炮的炸裂声从零零星星渐渐连成片。这时的村头上,张大哥抡圆双臂将鼓槌上系着的红绸舞得上下翻飞,李老汉歪着脖子将大锣鼓点敲得密不透风,王大爷支棱着耳朵仔细分辨锣鼓点,媳妇小隋举着小锣在场地中央神采飞扬,围观的村民脚掌拍地手打衣角陶醉在激昂的演奏中,一曲作罢,有人吆喝“再来一段”,这样的场面能持续一整天,震天的锣鼓从村头那块空地上溢出填满村庄,《龙虎斗》《锣鼓经》那熟悉的节奏应和着乡亲们喜悦的笑容,年味儿有了!然而,如今随着自媒体的兴起,那样热闹的场景已再难见,调研发现,敲锣打鼓已经成了“古董”,可我相信曾经让人热血沸腾的锣鼓不会销声匿迹,随着“艺术进万家”基层培训活动的开展,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场景:培训老师被学习的群众群围成一圈,正对老师的圈口处停放着一辆儿童推车,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娃用玩具敲打着车把应和着大人们的节奏。原来孩子爷爷年轻时就喜欢锣鼓,如今,得知这项活动,他就带着孩子来参加了,既可以学习又可以看孩子。文化馆乡村基层培训活动的开展恰如天上降下的甘霖,将深埋在老汉心中的种子唤醒。谁能说,这样的场景不会在他孙子那幼小的心中埋下一颗叫做“喜欢”的种子呢!谁又能说,我们文化馆不是播种人呢!那刻,一股骄傲感自心底油然而生。

带着泥巴起舞

      秋高气爽的一个午后,我驾车来到高柳,这里的舞蹈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着。培训一共十二节课,那节课开始不久,我看到一辆电动车驶进院子,一位来不及整理被风吹乱衣服的妇女,匆匆跑向培训教室,她在门外跺跺鞋子,一边抚弄头发,一边整理衣服,半弯着身子说道,老师,真是抱歉,在大棚里忙活,来晚了!我连忙说道,没事没事,刚刚开始,赶快进来吧。她悄悄走到队伍后面,跟着老师认真学习起来。我发现,她的小臂上微微发黑的泥水有擦拭的痕迹,裤脚上沾着零零星星的泥巴,但是我觉得她好美,这群乡村舞者,她们没有绚烂的舞台,没有华丽的衣裳,没有美轮美奂的灯光,没有高级音响,但此刻,她们是最美的舞者!

城市舞台上的乡村歌者

      一年一度的“今天我最红”全市声乐大赛开始了,在每个散发着三伏骄阳炙烤余温的夜晚,全市声乐爱好者在舞台上不遗余力地展示着。这些选手都是在镇街舞台上脱颖而出的初赛晋级人员,进入复赛意味着他们即将登上县城的舞台与全市的选手一较高下,在这个级别的舞台上,选手水平虽然说不上多高,但也是很多人梦想中的舞台。那晚,一位选手吸引了我,他穿着朴素,在舞台上站得笔直,唱歌时,手中的话筒在胸前抖动,我突然想起,他是弥河镇声乐培训班的一个学员,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声乐培训班结束后,他跑过来对我说:“俺还没学够呢,你们什么时候再下来组织这样的培训?”乡村歌者站上了复赛的舞台,但是,没有“逆袭”的剧情,毫无悬念,他落选了,没能进入接下来的比赛,但是,他唱完后很轻松,获知结果后很坦然,没有一点失落和悲伤。他说,自己一直没有勇气站上这个舞台,但是今天来了,因为是几个月前的培训给了他勇气和信心。或许,他在唱歌这条路上走的不会太远,但是能让他在追求美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在“艺术进万家”基层培训过程中,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我想,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遵从内心的呼唤,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不断昂首前行,作为文化馆人,我们愿做那个领路人。所以,慢慢走,欣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