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山东省文化馆的艺术之缘

于邦华

  作者:非遗传承人 于邦华

   我叫于邦华,自幼热爱中国传统艺术,同时也是一名非遗项目-鲁绣的传承人。

      小时候父亲让我临帖,我很不情愿,也很委屈。不过绘画倒是我一直喜欢的。母亲擅长女工,我也遗传了她的基因,帮她在缝纫铺里钉扣子、撩裤边,会把一块废布做成花或者其他好看的布艺等等。

      大学毕业以后,我又在山东工艺美院的业大班学习了三年服装艺术设计,参加过山东省首届服装设计大赛获得入围纪念奖。再后来我拜师学艺,在山东省博物馆师从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崔丽娟老师,专业从事鲁绣工作。从此,绘画便有了用武之地,开始自己设计图案、勾稿。

(2019年,和几位鲁绣老师一起参加在山东省文化馆举办的鲁绣展,这是我的两个展位。)

(我的鲁绣作品《四季花鸟图》就是刺绣与绘画相结合的。在山东省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山东省文化馆离我家很近,每年举办春秋季公益课,我都非常积极地报名。曾学习过国画(山水、花鸟)、水彩、油画、书法课等。水彩我学了好几期,每次画都有新感受,作品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今年新接触油画,让我感觉自己打开了另一扇门。因为记错上课时间,我只能比照老师发的图片,在家里独立完成作业。我画了一天,仔细观察鲜花与瓶子的形状、明暗、虚实等,当我拿到教室给老师看时,得到称赞和认可,说我有感觉,上手快。我有了自信,每次课前就把下节课要画的作业提前完成了,老师再帮我提意见。画了四幅,文化馆准备给学员办展览,老师就让我全交上了。

(我独立完成的第一幅油画作品,得到老师的表扬。)

      水彩课我也基本没落下,老师会推荐我画有点难度的,我自己也会从网络上找些画临摹。画了几十张了,这次展览老师帮我选了几张。

      书法之前断断续续临过帖,但是没有系统学习。在省文化馆夜校开办后,我就把晚上的时间利用上了,感觉很充实。李老师从笔法、结构等方面非常细致地讲解,我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之前只临帖,没有这么深入地了解每个字。

(课下的书法小练习)

      山东省文化馆的课程是公益的,但是老师们都非常耐心负责,我也算一个认真的学生,基本不缺课,而且早来晚走,希望汲取更多的艺术营养。学习了书法和绘画后,对我的鲁绣事业帮助很大,从配色、设计、美感等方面,有了一个大的跨越。

(2023年由山东省文化馆推荐,代表山东鲁绣,去成都参加全国刺绣大赛,获得“最佳创意奖”。)


      同时传统艺术修身养性,让我心情愉悦,尤其书法和绘画作品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我更加自信,我也更加要努力学习,学以致用。感谢山东省文化馆提供的这么多丰富优质的艺术课。同时我也积极报名参加了星光市集,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