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种文化——寿光市文化馆 刁伟萍
2009年到2023年,一晃眼我在文化馆工作已经是第15个年头。现在想来,依然感谢年少时执着追求的自己,如今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但曾经那颗对群文事业跳动的脉搏和炽热的心,从年少到今朝从未平息。
2009年11月17日是我第一天到文化馆上班的日子,还记得那天老馆长到局里接新人到馆里报道,走进文化馆的大门,我便深深的爱上了这里,眼前这座现代、简约,气势恢宏的文化中心,将是我今后工作的地方,这让我内心充满了兴奋与期待。“这是馆里刚来的大学生”,这大概是那年冬天我在单位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后来我才知道,眼前的这座极具现在风格的文化中心是2009年10月刚刚搬迁的新馆,而在我进文化馆之前,馆里已经15年没有新人,馆里最年轻的同事已经快40岁。工作之余,时常听年长的同事谈起旧址文化馆搬迁的历史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既使环境再艰苦,凭着大家对群文事业的满腔情怀和热爱,字里行间也满是幸福感。
寿光市文化馆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走过七十多的历程,是寿光最早的文化机构,担负着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和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刚上班那会儿,我的很多朋友并不知道文化馆,更不了解文化馆的工作,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化馆从馆舍条件到设备设施,从人员配备到工作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从当初的青涩新人成长为馆里的业务骨干。基层的群众文化点多面广,多年扎根基层的群文工作已经让我成长为群众文化的多面手。从最初群文工作的参与者到现在的策划者、组织者、执行者,15年服务基层文化的经历中,我越来越清晰地知道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和需求,我只有深深植根于乡村这片沃土,才能绽放出群文最灿烂的花。十几年来我潜心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思考群文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一刻都不敢懈怠。
为解决基层文化队伍人才匮乏的问题,我们采取“请进来、沉下去”的工作方式,在基层建立多个基层示范孵化基地,带领业务干部对示范点采用网格化管理,每周到基地根据群众点单内容,提供“定制服务”,帮助镇街文化站开展活动、编排节目、辅导文艺创作,实现文化培训点对点精准对接。
为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精心策划了“欢乐基层行”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性打造了“1+10+N”的志愿服务模式,组织文化志愿者,在社区、乡村开展教、帮、传、带等形式多样的文艺培训,每年在全市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演出、培训、展览300余场次,累计受益人数达10万人次,在基层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文艺爱好者队伍,助推了乡村文化振兴。
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组织策划了“四送六进工程”,策划组织了“民间文艺团体大赛”、“广场舞大赛”“全市群众小戏小剧擂台赛”“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等各类活动及比赛,让文化工作真正融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升农民的参与感和满意感。
为探索服务新模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内容和方式,创新打造了寿光市公益性全民艺术普及社会联盟,最大程度拓宽基层群众接受艺术文化普及的渠道,为基层培养了德才兼备、形成梯队的文艺人才和队伍,真正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根本转变,在城乡“种”下带不走的文艺队伍。
为推进青少年美育教育,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探索文教融合的美育教育模式,策划组织了“周末艺术分享会”、“暑期少儿艺术体验课”、“蓓蕾少儿艺术课堂”等一系列艺术培训活动。精心策划了乡村青少年美育志愿项目“蓓蕾美育课堂走进乡村复兴少年宫”,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精心设计农村特色的美育课程,让农村孩子共享美育教育的成果。
为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形态,让基层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资源,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到公共文化服务,设计并策划推出了“跟我学艺术”云课堂系统,实现了网上招生报名、场馆预约、课堂回顾等功能,让文化生活触手可及,真正实现“文化服务到指尖”的服务方式。
情系群文终不悔,甘于奉献为人民。身为群文工作者,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为专业成就着事业,因为热爱成全了工作。我热爱我的群文事业,更珍惜这份幸运。我将深深扎根在群众文化这片热土上,为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