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过门笺

莒县过门笺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一、以广泛传承基础启动现代学徒制新理念,创新过门笺的现代师徒传习模式

莒县红纸语文化传承工作室以莒县过门笺的传承为宗旨,将“非遗”元素融入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中,通过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六个方面,对莒县过门笺艺术进行传承与发展,以延续民族文化的生命记忆。

工作室在莒国古城景区设立传承基地,工作室所处位置交通安全便利,游人如织,室内建筑面积500多平方,有传承所需要的完善的网络、桌椅、灯光等基础及办公设施,配备有充足的专业工作人员。

二、创新工作室与校地共建、景区开放共享、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

工作室按照省、市各级文化旅游局指示,与大学课程选课教学联合,共同开发以过门笺为主题内容的文创产品。为进一步促进过门笺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创新,构建融“保护、传承、开发、设计、展示、交流”于一体的非遗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过门笺能够活力展现、活化创新、活态传承,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出积极影响。

三、深耕文化沃土,助力产品升级

工作室现有《传统过门笺》系列50余种版式,更有许多大型过门笺系列作品,结合当下形式,讴歌伟大时代;《莒文化及古城景点过门笺》系列8个版式,文旅融合,讲好本土文化故事;《十二生肖》套色剪纸系列一套,飞入寻常百姓家,游客看得见,买得起,拿得走;《福禄寿喜》单色泥金剪纸一套弘扬了传统文化;《四千年银杏之春夏秋冬》等系列一套及书签系列文创产品融入当下生活;《老肚兜花样》套色剪纸系列20余种、二十四节气过门笺系列文创产品等,产品共计百余个款式。产品层次清晰,供不应求,大家在使用和鉴赏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文化自觉和认同感。  工作室创作的产品备受各界好评,已成为“莒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工作室结合时代需求不断创新花样纹饰,实现剪纸与旅游工艺品,服装设计,礼品设计的巧妙结合,营造高雅有内涵,端正有品位的剪纸系列旅游文化产品。带动身边的剪纸艺人增加收入,并在几个乡镇带动剪纸巧手,助力乡村振兴,催化和加速传承。

产品展示



上一篇:日照名片茶
下一篇:日照农民画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