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花饽饽: 藏在记忆里的情怀 不忍入口的美味

 

“哇!老师,这是蛋糕吗?怎么比商场里卖的蛋糕还好看啊”,1110日,在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上,当大屏幕里一件高达一米二的巨型“寿桃”花饽饽展现在小朋友们眼前时,全场不约而同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而这件作品的作者就是本期传习课的讲师——烟台市胶东花饽饽非遗传承人贾雨萍。

 

 

课堂伊始,贾老师先为大家讲解起了胶东花饽饽的悠久历史,原来精致动人的花饽饽曾经为几代人的童年留下美好记忆,至今仍然流传于烟台市区、莱州、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牟平及周边地区。在各种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用面团做出的鸳鸯、鲤鱼、龙、凤、寿桃等寓意造型,蒸熟凉透,再点染五彩缤纷的颜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动的艺术品,用以祭祀、观赏、食用或馈赠亲友等。

 

大家听了老师精彩的讲述,纷纷摩拳擦掌期待着今天的挑战。贾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的课题是胶东花饽饽中最为传统的造型——石榴花饽饽。

 

 

先取下一块面团,用手掌轻轻搓出一个石榴的雏形,再借助剪刀等工具,做出石榴的绿叶和花朵。这一团团平素只在家里看妈妈包饺子时用的面,突然到了自己的手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下手,耐心的贾老师为大家一一解疑,并手把手地告诉大家如何运用掌部力量,把这些普通的面团做成动人的艺术品。

 

果然,聪慧的孩子们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有的不仅做出了石榴,拥有奇思妙想的小朋友还做出了小兔子。一下课,大家便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了爸爸妈妈。

 

“看到小朋友们初学乍练就能有这样的成绩,我非常欣慰”,贾雨萍对记者说,“甚至有一位小朋友说想拜我为师学习胶东花饽饽的制作,这证明了我们的非遗文化有它独特的魅力,感谢省文化馆和省非遗保护中心搭建起的这样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