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木版年画介绍
年画多在农历新年时张贴,有驱邪纳福之意。旧时逢年过节,家家张挂。小小一张纸上融合了历史、神话、世相、人情、风俗等内容,它展现了古人对待年庄重、敬畏的态度,同时又渗透了农业社会的生存智慧。郯城木版年画起源于200多年前,据传,一位潍坊王姓年画艺人逃荒至郯城县胜利镇沙沃村,恰值年关将近,饥寒交迫之际,他就解下随身携带的木刻雕版,拓印年画换取食物。不料,这些色泽艳丽、极具喜庆气氛的年画一露面就获得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善良智慧的沙沃村村民,不仅妥善地安顿了这位落难艺人的生活,更是积极前来拜师学艺。就这样,沙沃村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村了。在鼎盛时期,沙沃村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是苏北、鲁南的最大年画集散地。关于郯城木版年画的起源,也有不同的说法,郯城县马头镇建设街上老人杨新儒说:其祖上原籍为潍坊杨家埠,迁到马头后,为寻求宗族庇护,认宗“庄坞杨”。并在马头经营杨同聖画店,凭借马头镇水陆码头的便利条件,销往全国,沙沃村的艺人大多也是从马头走出来。如今几百年过去了,郯城木板年画不在是过年时张贴在门上喜庆的年画,但其泼辣艺术风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依然是那么的质朴。
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
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可分为四个步骤:拓稿画样,雕刻木版,上案印刷,烘货点胭,近三十多道工序。首先是依样将设计好的原稿线条拷贝在毛边纸或薄绵纸上,标出线条,色块等区域;刻工再将画稿反贴在刨平的棠梨木板上,留下墨线,剔除空白,完成第一遍印刷使用的墨线版,然后再还要根据色彩分布的区域,依次刻出所需各种色彩的套印版,如红版、黄版、紫版等等,每种色彩都要均分在板面各处,避免印刷出现塌陷的情况;上案印制时,艺人将颜料均匀涂刷在版上,蒙上固定好的宣纸,在其背面用粽耙按压摩拓,先印线版,再依次印各套色版,每次更换版时,都要进行摸版,保证了套色不跑不偏,为了方便记数,艺人们以“手”为单位,500张为“一手”,一版一次要印500张;最后,烘货点胭。艺人们需要把潮湿的颜料烘干,以防霉变等,个别地方加以润色修饰,或描金或敷粉,则整套工序完成。除了雕版需预先准备外,其它三道工序可现场演示,那行云流水的演示程序比起呆板的介绍自会让人们有另一番领会与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