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走进秦汉天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刘邦
课程简介
秦汉统治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根基。本课程将从大秦的建立谈起,揭示第一帝国得以形成所依靠的社会制度、制度如何运行以及后来制度出现了何种问题,导致王朝解体。秦晖教授将以敏锐的视角解读历史,并结合当下生活,启发我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杀害太子扶苏即位。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此后,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楚汉之争至此结束。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北伐,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西汉发展到了一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而他就是汉光武帝。东汉的发展延续了西汉的传统,此时出现了天文学家张衡。汉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训,显得相当开明,当时佛教通过西域到达中国,在河南洛阳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秦汉时期各个方面的表现
政治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首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并在西汉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
经济
经济初步发展,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主要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之后开始南移;
民族关系
秦汉王朝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理,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外关系
秦汉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发展起来,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海陆丝绸之路的相继开辟,使得秦汉文明源源不断的传到西方;
文化
文学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取得不少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南北文化领域出现不同的特点。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一贯为中国古代人们所重视的天文历法、算学、医药学,又有了新突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更具开创性,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巨大而又深远。 关于天文历法的成就,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制订并颁行“太初历”。汉初沿用秦历,即“颛顼(zhuān xū)历”。但秦朝颁行的“颛顼历”行用百年,误差越来越明显。汉武帝命天文历算专家制订的更科学的新历法,太初元年(前104)编定。这部新历法就是“太初历”。它以正月为岁首,而且努力协调太阳纪年、太阴纪月的矛盾,因此是一部较完整,在当时也更科学的历法。历法对农业生产有直接指导作用。第二,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准确记载。第三,张衡的科学成就。他对月食作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张衡《灵宪》)他还制作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早于欧洲一千七百多年。张衡“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关于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九章算术》。这是西汉最重要的一部数学专著,其成书时间不晚于东汉前期。全书共分九章,以算法应用编次,清楚地汇编了246个算术命题及其解法,形成了我国古代算学的完整体系。关于中医、中药学的发展,讲授宜突出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这个核心,以华佗、张仲景的成就为重点,展开教材的主要内容。其一,简介汉朝成书的、反映中医药学早期成就的两部著作。《黄帝内经》,看来是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由多人反复修订补充而到汉朝才编定,以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贯串全书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医的基础理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全书录有三千多种药物,并均有详细说明。其二,东汉末年杰出的医生华佗,以外科手术著称于世。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世界外科麻醉术的首创。中药麻醉剂不仅可靠、安全,还具有抗休克、抗感染的优点。其三,东汉“医圣”张仲景。他的名著《伤寒杂病论》,主要是诊断中的辨症方法和切合病情的多种治法与方药。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和有关病症的论述,为中医临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
关于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应让学生掌握下列内容:第一,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当时的纸张残片实物已多有出土。第二,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原料更易寻,造价也低廉些,这使造纸术与纸的使用有了推广的可能。第三,造纸术的外传。对照地图,说明外传的情况。对于文化发展与传播以及思想交流,纸的应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关于“哲学与宗教”,儒学、佛教、道教,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教材首先归纳指出了两汉时期思想领域的基本状况: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确定儒学的统治地位;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斗争激烈,王充在唯心主义泛滥之时独树一帜;佛教传入,道教始创,中国古代宗教格局的基本框架形成。然后课文分门别类叙说评议了各方面的具体史实。
授课教师
秦晖: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开设过的课程有:西方近现代史思想史专题中国经济史、古典商品经济、计量史学概论、农民学、明清关中农村经济与社会、封建社会形态学、农民社会现代化(中、西、俄之比较)、明清史、中国古代史(秦汉史)等。
课程目录
第 1 章 · 秦汉史—简述
第 1 节 · 课程导言
第 2 节 · 文明的概念
第 3 节 · 周秦之变
第 4 节 · 制度演变
第 2 章 · 秦汉史
第 1 节 · 周朝的制度
第 2 节 · 周朝的王权
第 3 节 · 经济制度与价值体系
第 4 节 · “家天下”的观念
第 5 节 · 各家学说的观念
第 6 节 · “权利”辨析
第 7 节 · 君臣关系
第 8 节 · 法家思想
第 9 节 · 秦汉社会的思想观念
第 10 节 · 秦汉时期的杂居状态
第 11 节 · 法家的统治(上)
第 12 节 · 法家的统治(下)
第 13 节 · 儒法道思想辨析(上)
第 14 节 · 儒法道思想辨析(下)
第 15 节 · 专制主义的影响
第 16 节 · 黄老思想
第 17 节 · 儒学法家化
第 18 节 · 汉朝的法律与伦理
第 19 节 · 古代等级关系
第 20 节 · 汉代社会制度
第 21 节 · 汉代经济制度(上)
第 22 节 · 汉代经济制度(下)
第 23 节 · 桑弘羊的思想
第 24 节 · 王安石变法
第 25 节 · 汉代的乡里组织
第 26 节 · 汉代的基层管理
第 27 节 · 汉代的吏治
第 28 节 · 文法吏
第 29 节 · 汉代的官员设置
第 30 节 · 循吏、酷吏与豪强
第 31 节 · 内朝的形成和发展
第 32 节 · 秦汉的地方行政
第 33 节 · 儒表法里的“儒里化”
第 34 节 · 法律的儒家化
第 35 节 · 儒家与历代人的观念变化
第 36 节 · 科举制:儒表法里的典型
第 37 节 · 汉代乡里制的危机
第 38 节 · 汉代的地方共同体组织
第 39 节 · 官僚选拔制度的演变
第 40 节 · 汉代的货币流通
扫码即刻观看